AI中国网 https: //www.cnaiplus.com
无论是第一次的机械化工业革命,还是第二次的电气化革命、第三次的自动化革命,它们都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社会在“生产力”维度上的跨越,并全景式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。而今,“工业4.0”的脚步也早已悄然而至,并迅速在多个行业内刮起“硬核”旋风。
当我们说起“工业4.0”,我们在谈什么?
所谓的工业4.0最早发轫于德国,它是基于CPS(Cyber-Physical System)上的一个对于未来工业发展的设想。作为占领高端制造业制高点的老牌资本国家,在失去与第三世界国家相抗衡的劳动力优势;在被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强国追赶;在面临全球化市场群雄逐鹿等多重桎梏下,德国亟需寻找突破口、完成自身产业转型,因此,“第四次工业革命”的设想便由此诞生。
CPS,中文翻译成就是网宇实体系统。指的是一个通过机械和电子零件,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整合控制系统,现在的设计雏形有所谓的Smart Factory(智能工厂)。智能工厂的本质是通过信息系统来控制产品的生产、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。而它最关键的优势就在于:提高生产的灵活性。
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曾提出“数字化生存”的概念,即: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、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,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被数据代替,成为符码世界中的一串串数字。这种“由实化虚”的概念其实不仅囿于人自身,其已逐渐外溢到现实的工业生产当中,“智能工厂”就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将客户与产品连接起来。也就是说,我们可以将物品数字化,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来安排物品的生产,提升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性,从而减少人在生产中的参与。
起底工业4.0,到底何去何从?
以“智能工厂”所代表的柔性化、定制化生产已经慢慢起步,但是我们不应止步于此。接下来,重新思考产品的构成要素、重新考虑产品作为软件平台如何运作是未来工业4.0可持续发展的“题中之义”。
如今,很多客户买的不仅仅是实体的产品,产品的服务更是重中之重。例如人们买的往往不是机车,而是交通能力,这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。如果你提供高质量及时的交通,而且有很好的客户体验,就可以获得溢价,这就变成一个服务行业,跟制造行业不一样,卖出产品之后通过服务获得利润。因此,企业更多被贴上了“服务平台”的标签。
此外,依托于物联网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,自动化升级成为“工业4.0”绕不开的一个话题,从本质上来说,这也是打磨服务、便利客户的一大途径。例如特斯拉(Tesla)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•马斯克(Elon Musk)就将AI技术运用于汽车的自动驾驶算法之上,到目前为止,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已经实现完全自洽,拥有5级的自动驾驶能力。
对于德国来讲这非常重要,默克尔总理经常请商业领袖讨论这方面的问题。在2018年6月的某一次会议上,她曾特意请商业领导人来讨论德国的制造业、人工智能(AI)、如何用AI技术推动国家发展。
总结
无论是德国的“工业4.0”、亦或是美国的“智能制造”,还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,三者都是以优化产能、进行产业“供给侧改革”为目标而进行的规划,因此在技术和手段上有许多重合、交叉之处。由此说来,借此管中窥豹,“德国经验”即可视为我国在发展智能制造与“互联网+”道路上的一盏指明灯。
版权声明
本文来源周珈咨询,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周珈咨询:http://www.joejade.com 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SAM2019, 国际汽车智能制造峰会将于2019年6月25日-26日在上海举办,届时将邀请超过50+国内外媒体,200+国内外行业人才,30+OEM厂商共同参与,重点探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,期待大家的参与,详细内容,请点链接查看:
http://www.joejade.com/SAM2019
AI中国网 https: //www.cnaiplus.com
本文网址: